山竹含有丰厚的维生素、矿物质,果肉雪白嫩软,吃在嘴里甜中略酸,能够为孕妇补充很多孕妇需要的营养。山竹性寒凉,有极佳的降热解燥功效,是最能与果中之王榴莲相调和的水果。吃了大补的榴莲之后,吃几个山竹可以清热,既补益身体,又不会上火。
外果皮
山竹进行不完全无配生殖,因此不需要受精即可长出果实。刚长出的果实为嫩绿色,如果在 树下生长的话,果实会完全是白色。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,果实体积变大,外果皮颜色逐渐变深,最后变为深绿色。最终整个果实会长到直径约4-8厘米为止,而且坚硬的外果皮会变得软些,这是其种子已发育完全。当果实体积停止增大后,叶绿素合成减缓,另一色相开始显现。最初果实的外果皮色素为绿色,上有红色条纹,接着整体变为红色,最后变为暗紫色,此过程持续十多天,标志着果实完全成熟并可以食用。[2]
山竹的外果皮中包含具有收敛作用的一系列多酚类物质,包括氧杂蒽酮和单宁酸,这些物质可以确保果实在未成熟时不受昆虫、真菌、植物病毒、细菌和动物的侵害。其中氧杂蒽酮具有抗癌和抗氧化作用。[4]
内果皮
山竹可食用的内果皮在植物学中被称为假种皮,为白色,直径约为4-6厘米,由4-8瓣组成,为楔形,其中包含无融合生殖种子。在外果皮的内层存在一些突起的脊,是柱头残留的痕迹,呈轮状排列,与假种皮的瓣数相符。
种子
山竹的种子长约1厘米,扁平状,属于顽拗型种子,因此在发芽之前要保持种子的湿润。其种子的胚为珠心胚,不需要经过受精。山竹的种子一脱离果实就可以发芽,而在干燥条件下会迅速死亡。一个山竹果实中有多个种子,而其中只有一个可以萌发。食疗作用
性平,味甘、微酸。皮:性凉,味苦、涩。
健脾生津,止泻。皮:消炎止痛。
主治脾虚腹泻,口干,烧伤,烫伤,湿疹,口腔炎。
其果皮外敷有治疗烫伤作用营养功效
主要营养素
每一百克山竹的营养素为:
能量69千卡
维生素B60.03毫克 山竹(12张)
蛋白质0.4克
脂肪0.2克
碳水化合物18克
叶酸7.4微克
膳食纤维1.5克
硫胺素0.08毫克
核黄素0.02毫克
山竹烟酸0.3毫克
维生素C1.2毫克
维生素E0.36毫克
钙11毫克
磷9毫克
钾48毫克
钠3.8毫克
碘1.1微克
镁19毫克
铁0.3毫克
锌0.06毫克
硒0.54微克
铜0.03毫克
锰0.1毫克
维生素A0.55毫克
购买和食用
山竹底部和果壳同色的小瓣有几个,里面就有几粒果肉。专家证实,这种说法正确。
“果壳底部小瓣与果肉是由相同的体细胞发育而成,所以数目会一样。”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邹明宏解释,由于山竹不是由
雌雄细胞受精,而是由营养细胞发育而成,底部的小瓣其实是花萼,一般植物的花萼在长出果实时,会脱落,而山竹的却完好保留下来。而花萼和果肉由相同的体细胞发育而成,所以我们只要看花萼的数量就可以知道果肉有几颗。[8]
而挑选山竹并非萼片越多越好。山竹好不好吃与底部萼片的数量无关。在挑选山竹时,关键要看它新鲜与否。[9]
购买要新鲜
挑选山竹的颜色购买山竹时一定要选蒂绿、果软的新鲜果,否则会买到“死竹”,可用手指轻压表壳,如果表皮很硬而且干,手指用力仍无法使表皮凹陷,蒂叶颜色暗沉, 表示此山竹已太老,不适宜吃了,表壳软则表示尚新鲜,可食,也可以看看果实下面的蒂瓣,有几瓣就表示果实内有几瓣果肉。一般一个山竹内只有一个较大的种子,食用时务必留神。
适用人群
一般人都可食用。体弱、病后的人更适合,虽然一般人都可食用山竹,但每天吃3个足矣。因含糖分较高,肥胖者宜少吃,糖尿病者更应忌食。它亦含较高钾质,故肾病及心脏病人应少吃。
食用要留神
食用方法一般为压破掰开,剥果壳时必须小心翼翼,格外留神,注意不要将紫色或红色的果壳汁液染在肉瓣上,因为它会影响口味,沾到衣服上也极难洗脱。
食用宜忌
山竹相对榴莲,性偏寒凉,有解热清凉的作用,可化解脂肪,润肤降火,若皮肤生疮,年轻人长青春痘,可生食山竹,也可用山竹煲汤。一王一后,一热一凉,吃了大补的榴莲之后,再吃山竹有清热的功效。山竹富含纤维素,在肠胃中会吸水膨胀,过多食用会引起便秘,若不慎吃过量,可用红糖煮姜茶解之。另外,正因为山竹是最寒的水果。所以体质虚寒者少吃尚可,多吃不宜,也切勿和西瓜寒凉食物同吃。
山竹果肉含丰富的膳食纤维、糖类、维生素及镁、钙、磷、钾等矿物元素。有清热降火、减肥润肤的功效。对平时肝火旺盛、皮肤不太好的孕妇,常吃山竹可以清热解毒,改善皮肤。